根据一位领先的衰老专家的新理论,人类的衰老也许受到了数百万年恐龙统治的影响。伯明翰大学 Joao Pedro de Magalhaes 教授在BioEssay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出了“长寿瓶颈”假说。该假说将恐龙一亿年来所扮演的人物与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联系起来。
虽然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衰老迹象,但全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表现出明显的衰老过程。
德马加拉斯教授的假设表明,在中生代,哺乳动物在恐龙统治期间面临着快速繁殖的持续压力,一亿多年来导致了与长寿相关的基因的丢失或失活,例如与组织再生相关的过程和DNA修复。
伯明翰大学炎症与衰老研究所分子生物老年学教授 Joao Pedro de Magalhaes 表示:“‘长寿瓶颈假说’也许揭示了数百万年来影响哺乳动物衰老的进化力量。而人类是最长寿的动物之一,许多爬行动物和其他动物的衰老过程要慢得多,并且在一生中表现出最小的衰老迹象。”
“一些最早的哺乳动物被迫生活在食物链的底部,并且在恐龙时代也许花了一亿年的时间通过快速繁殖而进化。我认为,漫长的进化压力产生了影响大家人类衰老的方法。”
“大家在动物世界中看到了真实非凡的修复和再生的例子。对于幸运地没有成为霸王龙食物的早期哺乳动物来说,遗传信息是不必备的。虽然大家今年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鲸鱼和大象——它们长得很大,寿命很长,大家和这些哺乳动物都生活在中生代的遗传限制下,而且大家的衰老速度比许多爬行动物快得惊人。”
“虽然目前只是壹个假设,但有很多有趣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点,包括由于大家的进化历史,哺乳动物比其他物种更容易患癌症。”